预约试听:

15820266379

13823462344

育儿百科

新闻动态

盘古树:看到这些,我赶紧把孩子从怀抱里放了下来!

投稿人:盘古树发表时间:2018-08-24

很多父母都有一个习惯,就是总爱把孩子抱在怀里。孩子出生后,不会坐,不会走的时候,间或抱一抱,让孩子换个姿势,还是有必要的,也大有好处。这样既可以满足孩子的接触欲望,也可以加深母子情感,但是问题就是,孩子都会走会跑了,也时常看到父母经常抱在怀里。

 

这种情况在农村极为普遍,在农闲时,你就会发现一种奇特的景观:几乎每个妈妈怀里,都抱着个小孩(有三四个孩子的家庭很普遍),让人觉得怀里如果不抱着一个孩子,身体就失去平衡,双手也不知道往哪儿搁。

 

如果问过那些总爱抱孩子的父母,孩子都会走路了,为什么还总是抱着?她们几乎给出了相同的答案:抱着省心,免得孩子乱跑磕着碰着。这句话看似挺有道理,这样的行为好像也是在保护孩子,但这样做的父母却没有想到:总是抱在怀里,就好似用双手把孩子给束缚住了,使他们有手不能活动,有脚不能走,这不仅让孩子的手脚和大脑得不到充分发育,无形中也强化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,压抑了孩子的自主性。我们可能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:孩子在那哭闹要求妈妈抱抱,抱起来就不哭,放下立马就哭。这就是长时间抱着把孩子给惯坏了。

 

“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,花盆里长不出万年松”,会走路了,父母“抱在怀里”,;该生活自理了,父母“包办代替”,这样怎么能练就“千里马”,“万年松”呢?刚放下怀抱里的孩子,可能会哭闹,很多父母这时就心软了,马上又抱起来,想想总是这样,孩子怎么会愿意下地行走?这时父母应该“狠下心”,让他哭,其实孩子哭一会也就没事了。

 

总爱把孩子抱在怀里,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国“家庭教养模式”的反应,这种观念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代人,难怪有人说,我们中国的孩子是“抱大的一代”。教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,想教育好我们的孩子,先把孩子从怀抱里放下来。